書架 | 搜作品

二十四史列傳清風道長 免費全文 第一時間更新

時間:2017-08-18 19:41 /鐵血小說 / 編輯:伊爾
熱門小說《二十四史列傳》是清風道長傾心創作的一本軍事、鐵血、爭霸流型別的小說,故事中的主角是齊桓公,韓信,楚國,內容主要講述:地方上的諸侯們無視天子,王城中的貴族們壟斷資源。面對大周王朝開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,周定公和召穆公這二位千錘百煉的元老級卿士也是毫無辦法。畢竟,在祖宗制定...

二十四史列傳

推薦指數:10分

主角配角:項羽楚國齊桓公韓信張良

需用時間:約2天零2小時讀完

《二十四史列傳》線上閱讀

《二十四史列傳》精彩預覽

地方上的諸侯們無視天子,王城中的貴族們壟斷資源。面對大周王朝開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,周定公和召穆公這二位千錘百煉的元老級卿士也是毫無辦法。畢竟,在祖宗制定的禮法大典中,他倆搜腸刮也沒能找到隻言片語,用來解決當下的“錢荒”難題。

正當所有人都無計可施的時候,朝堂的角落裡,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鼓足勇氣,仰視著天子膽怯的說出了八個字----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。”他的聲音很微弱,微弱到連他自己的耳朵都聽不真切,這個聲音很強大,強大到足以讓朝堂上的每個人都到尖銳耳。還是這八個字,卻讓病入膏肓的周厲王瞬間看了希望,久違的狂熱情再一次點燃了天子的夢想。可惜的是,這個建言獻策的小人物卻被世認定為厲王失德的元兇,他是榮夷公。

榮國,一個存在於現今陝西戶縣一帶的弱小諸侯國,國君雖然和周天子是同宗同族,但久以來一直沒有得到周王室的待見。興許是榮國距離鎬京很近的原故,天子的朝堂上倒是能經常見到榮國國君的影,雖然他們總是遠遠的躲在朝臣隊伍的面。默默無聞的國君位子傳到榮夷公,已經是第六代了。史籍中並沒有記載榮夷公最早在朝中的職位,太澤估計多是個大夫。

科普一下,大夫是古代官名,可不是現而今穿大褂的醫院大(代)夫。周代的朝堂上還沒有出現世十分熟悉的“丞相”“尚書”等官名。其實周代的中央官員是由地方諸侯擔任的,只不過被任命為中央官員的諸侯是不需要在自己封地任職的,他只要將封國給兒孫打理就行。他們的任務則是陪在天子邊,幫助天子辦理中央政務。中央官員也是要有三六九等的,大上分為“卿,大夫,士”這三個品級。例如威望極高的召穆公姬虎,他的封地其實在遙遠的燕國,但他本人卻在鎬京擔任上卿的要職,如果放在今天,他可是軍區司令兼任省委書記,還在中央擔任副總理,乖乖,是不是權無邊呀!

比起召穆公的權威和地位,榮夷公可是遜太多了,在論資排輩的朝堂上,他的無遮攔真的會給自己闖下大禍。正當所有人都在等待天子懲誡榮夷公的時候,周厲王卻宣佈退朝了。

周厲王看到了救星,看到了希望,雖然他並不知榮夷公究竟有何高見,但他確定榮夷公就是最的那棵救命稻草,他一定要牢牢的抓住。

時間就是金錢,周厲王以最的速度召見榮夷公。榮夷公當然是成竹在,他既然敢在朝堂上放肆直言,必早已經謀劃周全。君臣二人在天子的書裡開始了私密的談話。談話的內容無從得知,但所有人都能想見,走出書的周厲王和榮夷公已經雙劍璧了,見血封喉的利刃已經懸在了“權貴壟斷集團”的脖頸上,微微的泛著寒光。縱觀中國歷史,太多殺人不見血的屠刀都是在書裡打磨而成的。

任他天崩地裂,任他石破天驚,該來的終歸還是來了。天子決心改革了,而且榮夷公為他制定了改革的綱要。首先,天子要將鎬京周邊被貴族佔有的山川河流全部收歸國有,這些地方的產權書上都要加蓋周厲王的法人大印。其次,將平民私自開墾的農田全部改為“公田”,雖然允許繼續耕種,但國家要徵收極高的賦稅。連底層的平民也不放過,看來周厲王的確貪婪無恥。這麼想也沒錯,憐貧惜弱歷來是國人的高貴品格,否則在過街天橋上也不會看到喬裝打扮的乞丐大軍了。

可惜這悲天憫人的情懷還是抒發的有些早了。不要忘了,周代可是中國隸社會的最高峰。當我們同情平民的時候,還有一個更值得憐憫的群,也是最為龐大的社會最低層群,這是“隸階層”。這是一個沒有人類尊嚴的階層,這是一個活人等同於豬的階層,這更是一個毫無生存意義的階層。自己一切的一切並不屬於自己,無論自由無論生命。而平民卻大不相同,平民可以種地,可以捕魚,可以打獵,可以自己享有這一切付出所帶來的成果。他們也許是辛勤的農民,也許是刻薄的商人,但他們統稱為“平民”。

隨著天子政令的頒佈,所有的人都在心驚跳。那些曾經佔有山川湖泊的權貴們,財富如一般源源不斷的流了自家的袋。那些辛苦耕種的平民們,哪怕再苦再累,至少也能品嚐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喜悅。現而今,這些財富和喜悅卻被周厲王獨自霸佔了。周厲王,在他們的眼中已是十惡不赦的獨夫民賊。

周厲王的改革舉世矚目,更是舉世震驚。改革的手段很簡單,不過是利用至高無上的王權將小規模的壟斷個卫流掉,以使周天子成為所有資源的唯一掌控者,成為擁有一切財富的“壟斷寡頭”。但改革家周厲王忘記了一件事情,經濟學家榮夷公大概也忽略了,這就是年終的“分”。畢竟,大家出來混都是為了財。所有的統治者們一定牢記一條真理,“與民爭利”只是國家短期強盛的伎倆,但“讓利於民”才是國家治久安的王

果然,不到一年的光景,分不到天子利的貴族漸漸沒落了,苛捐雜稅更迫使平民在一夜之間成了的貧農。偌大的鎬京城彷彿是烈焰上的一鍋熱油,憤怒的國人在呼天搶地的詛咒著曾經無比敬的領袖,哭爹罵的汙言語在大街小巷中此起彼伏,經久不衰。在西周時期,居住在王城鎬京的人們都被稱作“國人”,這應該是一個被鄉下人百般羨慕的份,興許和今天的“北京戶”十分類似。很多書籍在提到“國人”時,總是或多或少的懷有憐憫和恤之情,彷彿“國人”是被剝削迫的無產階級。太澤卻不以為然,試問,現而今能在北京的西城宣武買置地安家落戶的,怕大都是非富即貴的名門望族和業界精英吧。反正那離譜的價兒,小老百姓是連正眼兒瞅瞅的勇氣都沒有的。

正當所有人都在怨聲載的時候,有兩個人卻是樂不可支,那是周厲王和榮夷公。天子的財富在迅速的積累,國家的銀庫在迅速的充盈。周厲王的改革成功了,最大的功臣當然非榮夷公莫屬。終於,曾經站在朝堂角落的榮國國君,第一次和周公召公站到了一起。榮夷公做了上卿,這是天子知恩圖報的賞賜。

終於有人坐不住了。朝堂上,擔任卿士的芮(瑞)國(今陝西省大荔縣朝邑鎮)國君姬良夫最早跳了出來。姬良夫很聰明,他沒有去批評貪財好利的周厲王,畢竟那是他的老闆。姬良夫很巧妙的找到了突破,那就是周厲王的頭軍師榮夷公。

“大周王朝就要大禍臨頭了!”姬良夫的開場太經典了,所有人都繃了神經,等待著姬良夫面的陳述。“上天創造了世間萬物,同樣,上天也將世間萬物公平的分給了每一個人。上天的公正不允許任何人加以破,否則必然會招致上天的懲罰。”姬良夫先用“天譴”去嚇唬周厲王,隨即丟擲了“祖宗”這件法。“周王室的祖先稷,不僅文德蓋世,他更會了人們獨立生存的方法,會了人們利用世間萬物的本領,因為稷無私的賜福於世人,所以才為代奠定了周王朝的基業。”

姬良夫的話,周厲王蚜雨兒就沒聽去。類似的訓誡,他已經聽了三十多年,真的膩了。姬良夫眼見天子無於衷,只好將矛頭對準了靶子。“眾所周知,貪財無義的小人是不會有好下場的。如今天子重用榮夷公,可榮夷公就是這種貪財無義的小人。如果天子對小人繼續聽之任之,只怕大周朝的國運會就此衰敗。”

姬良夫的慷慨陳詞結束了,他的最一句“榮公若用,周必敗矣”,博得了朝堂上元老重臣們發自心底的喝彩。本來嘛,榮夷公這臭小子,竟然能和我們平起平坐,簡直是天大的諷

可惜周厲王不這樣想。老子缺錢時,你們這幫老傢伙沒一個贊助的,現而今老子有錢了,還不是多虧了榮夷公的鼎相助。你們眼了,算計著要給老子拆臺,想都甭想!

姬良夫的這次直言上諫在很多史書中都能見到,歷史在對姬良夫大加讚賞的同時,更看到了周厲王不納忠言的昏君臉。但歷史對於姬良夫的結局卻沒有代。興許他被氣急敗的周厲王關了大牢,興許被拖出殿外五馬分屍。沒有,姬良夫事如何,下文卻是沒有分解。太澤覺得,姬良夫的直言敢諫非但沒有給自己招來殺之禍,恐怕連皮之苦也是絲毫沒有嚐到。中國人在評價古人時總有個誤區,非好既。若是好人,那一定是個聖德君子,若是人,一定是個大大惡。毫無疑問,周厲王是被歸到人堆兒裡的,所以,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大書特書,方能彰顯周厲王的醜惡本。興許姬良夫是個例外,他也許逃過了周厲王的處置,或是周厲王蚜雨兒就沒有對他處置。太澤翻看史書得知,芮國是在公元640年被秦穆公滅亡的。如此說來,假使姬良夫被殺,憤怒的周厲王一定會將芮國的封地封爵一併削去。若真是這樣,芮國在姬良夫之繼而延續的二百年又是從何而來呢?

元老重臣對榮夷公已是恨之入骨,周厲王心裡清楚得很,他才不要理會這些老傢伙的意思。不僅榮夷公要重用,周厲王還要重新起用另一個人,虢(國)國國君姬仲,此人還有另一個稱呼----虢公常潘

財大氣西的周厲王不會忘記王臨弓牵的憤恨。自私自利的諸侯們,天子復仇的時刻到了。

(64 / 142)
二十四史列傳

二十四史列傳

作者:清風道長
型別:鐵血小說
完結:
時間:2017-08-18 19:41

大家正在讀
當前日期:

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
Copyright © 2025 女青閣 All Rights Reserved.
(臺灣版)

聯絡管理員:mail